“今天我们检查的线路设备较多,大家务必加倍仔细,决不放过一处设备病害。”4月9日5时50分,天刚蒙蒙亮,在广铁集团肇庆工务段官窑线路车间官窑检查工区班前会上,工长、党员许伦涛正在反复叮咛。
当天,他们要对广珠铁路江门北站的线路设备进行日常检查,20分钟后,在仔细检查作业工具后,一行7人便驱车前往作业地点。从工区到检查地点需要70多分钟的车程,途中他们要穿过一条满是坑洼的小路,稍不注意汽车便会打滑陷入旁边的泥坑中,为此司机刘海青丝毫不敢有一点懈怠,双眼紧盯着前方的道路。
7时20分,抵达作业现场后,他们携带轨距尺、支距尺、检查锤等工具,细致入微地开始对江门北站的线路设备进行检查。通过对设备进行“把脉问诊”,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站内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月9日,作业人员正在对江门北站道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谭兴达 摄
进入4月份,气温回升的同时也伴随大风多雨天气增多,加之清明小长假列车开行数量增多,线路设备遭受破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广珠铁路是连接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等大湾区城市,并辐射西南内陆的一条重要铁路货运通道。保障广珠铁路大动脉安全运输是压在许伦涛和工友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平时我们检查线路设备,要按100%的作业标准去做,决不放过一处设备病害。”许伦涛说。

4月9日,作业人员正在对江门北站道岔设备进行轨距、水平等几何尺寸检查。 谭兴达 摄
线路设备检查作业,就有多项工作程序,不仅包含钢轨、道岔、轨枕等有无伤损这样的结构检查,还要对轨距、水平、高低等几何尺寸用专业量具进行测量,使轨道结构和线路几何尺寸符合标准。
此外,他们还需利用工余时间把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问题入库等流程,线路工区和维修工区再按照全套的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作业。
一组道岔的检查时间大概要20分钟,12组道岔检查下来,平均每人要弯腰检查将近4个小时。这样的检查看似简单,坚持下去并不容易。频繁的蹲起和弯腰不仅十分消耗体力,还要考验耐力、定力。

4月9日,作业人员正在检查江门北站道岔设备高低情况。 谭兴达 摄
10时20分,许伦涛和工友们完成了3条股道、6组道岔设备检查任务,工作量完成了一半。他们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作业中。
“我们的工作一点儿也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许伦涛双膝跪在钢轨上,反复观察比较线路的高低情况。“我们的检查以毫米计,一旦病害超过允许误差范围,列车行驶时就会晃动,影响旅客的乘车体验。”
螺栓螺帽、轨枕和道岔各部尺寸都是线路稳定的关键部位,我们决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
为了检查得更加细致,他们拿着检查锤弯腰对每一个扣件进行敲打,确保每个扣件都能紧紧锁住钢轨。“我们基本上听声音就能判断扣件是否松动,‘咚咚咚’的声音就是螺栓很紧固,‘嘭嘭嘭’的声音就是螺栓有松动,期间不能有一丝放松,不然很难发现问题。”许伦涛说。
弯腰、敲击、检查,检查锤在许伦涛手中飞舞,一边敲一边移步,一会弯腰检查轨底,一会俯下身子目测线路高低,一会复核病害,一环接着一环。一蹲一站一弯腰间,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透。
12时10分,设备检查作业历时近5个小时,众人徒步完成了12组道岔、6公里线路设备的检查任务。工作期间,许伦涛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超过2万步。他凭着细心、认真、敬业和执着的态度与责任,一步一脚印,确保广珠铁路的安全畅通。
(供稿:广铁集团肇庆工务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