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落下帷幕,草原铁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累计发送旅客434.5万人次,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这不仅是内蒙古铁路运输能力的跃升,更是集大原高铁开通后区域发展动能释放的缩影。透过春运这扇窗口,草原铁路以科技赋能、服务提质、路网扩容为笔墨,正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篇章。
运力扩容:高铁网络织密出行新动脉
作为集大原高铁的首个春运,内蒙古首次实现与华北、华东、西南、西北12省市的高铁直达。呼和浩特至上海、成都等地的旅行时间较普速列车缩短一半,草原与长三角、成渝经济圈形成“半日达”生活圈。数据显示,春运期间新增高铁动车组17对,丰镇北站单日接发高铁列车达11对,客流量较高铁开通前激增140.5%,印证了“高铁一通,百业兴隆”的效应。
服务提质:科技与温情共筑暖心旅途
草原铁路的“硬实力”背后,是“软服务”的精准突破。呼和浩特东站启用智能客运管理系统,联动照明、供暖等十余个子系统,以物联网技术实现候车环境动态优化;包头站推出“银发服务窗口”和温馨服务卡,破解老年旅客出行痛点;乌兰察布站开通滑雪场公交环线,冰雪游“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这些创新举措,将“人享其行”的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攻坚克难:风雪中的责任担当
面对春运期间多次暴雪极端天气,草原铁路以行动诠释“人民至上”。呼和浩特、乌海等车站组建清雪突击队,24小时轮班清扫站台积雪;电梯口铺设防滑垫、关键点位专人引导,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二连站更在除夕夜举办民俗活动,让滞留旅客的归途充满温情。这场“战风雪、保畅通”的硬仗,彰显了铁路部门的应急能力与社会责任。
经济赋能:铁轨延伸带动区域协同
集大原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带。丰镇市因高铁开通日均客流突破1700人次,旅游、商贸资源加速流动;货运方面,中欧班列增至9列,内蒙古制造通过铁路“出区达海”,物流成本降低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草原铁路正从“运输工具”转型为“发展引擎”,推动内蒙古从“边疆末梢”迈向“开放前沿”。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钢铁动脉”到“经济走廊”,2025年的草原铁路用数据与实事证明:一条铁轨的延伸,丈量的是民生温度;一趟列车的飞驰,承载的是区域振兴的希望。未来,随着高铁网络持续完善,草原铁路必将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供稿: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辆段 王博) |